遇到危险会往沙子里钻的动物不是鸵鸟,而是这个小可爱!
透明的软组织层包裹着纯白的骨骼,一颗一颗只有指甲盖大小,仿若跌落海底的一粒粒扁圆的“小珍珠”,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小珊瑚——Deltocyathoides orientalis。当它们伸出细小的触手,就如同海底花萼上的一朵小花开始绽放。
这只珊瑚是不是颠覆你对珊瑚的认知?图片:Sentoku, Tokuda & Ezaki / Nature (2016)
大珠小珠缀砂底
因其珠圆玉润的外表,这种小珊瑚被日本的研究者称为“タマサンゴ”,意思是“小球形的珊瑚”。(日语中,サンゴ=珊瑚,而タマ有这几种汉字写法:“玉”“球”“珠”,读音是tama。从tama想起银魂金玉梗的同学请到走廊罚站!)
珠圆玉润的Deltocyathoides orientalis。图片:Sentoku, Tokuda & Ezaki / Nature (2016)
在分类学上,这种小珊瑚属于Scleractinia 石珊瑚目、Turbinolliidae圆锥珊瑚科,台湾名为“東方偽角杯珊瑚”,今天物种日历上的中文名也是由此而来。
东方伪角杯珊瑚的石灰质骨骼。图片:Sentoku, Tokuda & Ezaki / Nature (2016)
比起纤小可怜的外表,看看它的石灰质坚硬骨骼——无论是圆锥形的侧面(F),还是圆如满月的正面(D)或底面(E)看,放射状延伸的“隔壁”勾勒出的,都是绚烂绽放的一朵菊花。
你有张良计我钻海底泥
这种可爱小珊瑚生活在太平洋沿岸近海水深100~300米的砂泥海底,采样困难,研究甚少。2016年,其特殊的生活方式登上了Nature(《自然》杂志),借由日本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,首次向世人展现出珊瑚大家族里机灵小不点的生存妙招——砂泥潜行。
努力钻进砂泥里的小珊瑚。图片来源见水印
一般来说,珊瑚们是不喜欢砂泥的。覆盖在珊瑚表面的砂泥,不仅会阻挡珊瑚体内共生藻获取光合作用需要的阳光,更会造成珊瑚的窒息。即使大多珊瑚拥有一定的自我清洁能力(分泌粘液或摆动触手),但自我清洁需要消耗不少能量,并非易事。
和强悍的楯形石芝珊瑚相比,东方伪角杯珊瑚就是个小可爱。复习蜜汁背影<戳这里>。绘图:翼狼Elang
而这种小不点珊瑚却“别出心裁”,以柔软的砂泥为避难之所,安身立命于其中。平常,它们把自己圆圆的身子镶嵌在海底的砂地上,悠然伸展触手捕捉浮游生物,仿佛一朵小小的海葵。有其他生物路过惊动了小家伙,这个胆小的小珊瑚就会努力钻进砂地里躲起来,待到危险过去,才“噗噗噗”地蹭出来。就算没有危险,要是水流太大,把表面的砂子吹走让小珊瑚暴露在外,它也会再加把劲往深了钻钻。若是不小心被埋深难受了,它又会努力往上探探。也是个会调整姿势寻求舒适的聪明孩子。
努力钻出砂泥的小珊瑚。图片来源见水印
小珊瑚能施展这种灵巧的生活技巧,得益于其深邃“隔壁”间有力的软组织,它们能利用软组织的膨胀收缩运动推开身边的砂子。但,说得容易,做起来还是……相当费时,下图这样的完全潜入,甚至要花上10个小时。
从A到G的,要花10小时。这真的来得及躲开危险么?图片:Sentoku, Tokuda & Ezaki / Nature (2016)
沧海遗珠的古老智慧
研究者通过珊瑚化石记录发现,能支持这般灵活运动的骨骼构造早在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就已出现,甚至在古老四放珊瑚中也能发现拥有类似骨骼构造的珊瑚。在进化系统中,古老四放珊瑚与如今的六放珊瑚、八放珊瑚相距较远。
石炭纪后期的四放珊瑚Gymnophyllum wardi骨骼化石。图片:db.kahaku.go.jp
这种适应了砂泥海底环境的机制,经历了千万年的时光,留在了现代的珊瑚中,展现着生命对环境的适应,也展现着进化途中的奇妙。相信在远离人类影响、环境变化较少的海底,这些小珊瑚还将怡然度过无尽的岁月。
或许在我们还未探索到的地方,还有更多如此可爱的生物在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个美好的地球。生命长河悠悠,适应环境或许才是延至未来之道。
不管别的珊瑚怎么生活,适应环境就是王道。图片:Sentoku, Tokuda & Ezaki / Nature (2016)
最后来看下对这个小可爱新闻报道吧,视频时长约1分钟,请在wifi下观看: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1313285er8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虽然讲的都在本文里了,不过,欢迎野生的翻译菌留言配字幕哦~
物种日历
微信号:GuokrPac
有萌自远方来
不亦乐乎
有话想说?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,来留言吧
日历娘今日头像
圆锥珊瑚科 双脊弯杯珊瑚
本文来自果壳网,欢迎转发,谢绝转载
如有需要请联系sns@guokr.com